第290章 未名湖畔-《我的戏剧年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只要电话局搞装机活动,门口也立刻会排起长队,数百人等着盼着,实现“电灯电话”的高品质生活。

    这几千块钱,对于杨营长来说,还是负担得起的。毕竟,当初跟江浔、丁志诚他们一起倒卖过录相机的倒带机,她有钱。

    可是钱在银行,现取来不及。

    没办法,她翻看着江浔的包,一份合同就这样掉了出来。

    这是江浔跟邦奇的合同,“五百万?”杨哲惊得说不出话来了。昨晚,他就是想让自己看这個?

    自己还以为是小雨衣之类的……

    这一首歌就值五百万?那自己得跳多少支舞……她不能再想了,反反复复看了几遍,这才最后确认是真的。

    五百万,自己哥哥这个处长,哦,他不下海了,又回机关了,一辈子怕也挣不了这么多钱!

    钱,钱,眼下还是要付电话初装费……不用找了,包里还有两千块钱,这是江浔拍TV的报酬,他现在是明星,自然不能再拿一支TV三百块的报酬。

    “师傅,能不能等一等……”

    “小姑娘,你是不是不知道?”一个安装工人奇怪地瞅着杨哲,“你后面有多少人等着哪!排队都排到后年了,后年能装上电话也是烧高香了!”

    这个,杨哲听说过,要邮电局拉线,就要请客吃饭,一两年内装不上电话很正常。为了早点装上电话,很多单位对装机工实行车接车送,完了还要送几盒烟表示“感谢”。

    邮电局为此曾规定严禁“吃拿卡要”,违者开除。

    “我取钱去……”杨哲没辙了。

    “取什么钱,钱都交上了,”工人师傅一眨眼,“那小伙子说了,装上电话为的是让媳妇儿跟团里联系方便……姑娘,您在哪个团?”

    媳妇?

    杨哲没有脸红,可是心里一股热流涌过,她紧咬嘴唇,笑着吐出两个字来,“德性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九十年代初,还是一个纯真而又纯朴的年代,人们的主要通信工具还是书信和电报,车马很慢,书信很远……

    可是当再过三年、五年,十年,中国的老百姓会清晰看到距离车马传信达意终结,实际上只差了一个电话的距离!

    江浔开着大发从人艺赶回来,远远就看到了胡同口围了一堆人,一群孩子吃着冰棍,喝着汽水,兴奋地瞅着安装师傅栽电线杆。

    “浔子回来了。”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,“行啊,家里都装电话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