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4章 百年孤寂(4600字大章)-《人在死牢马甲成圣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该不会……”

    这般巧合令他心中生出几分莫名的忐忑。敲门报上来意后,竟是一对年迈的夫妇出门迎接。他们推门时眉目间满是怒意,仿佛是要寻个公道,只是当他们看见男人裤管下空荡荡地甩动、以及他手中两根刺眼的铁拐时,老年夫妇二人眼中怒火散去,叹息一声:

    “你来晚了。”

    闻言男人眉头一皱,正想问时,和尚心直口快:“小桃嫁出去了?”

    老人神色复杂,点点头。

    男人皱着的眉头松开,朝和尚笑了笑,和尚会意,替大哥拱手行礼,男人温和道:“昔日故人,相识一场,路过皇城,本想一叙。既然不巧,那便算了。”

    打扮的雍容华贵的老妇人张了张嘴,却没说什么,悄悄扯了扯丈夫的袖子。

    老人见二人正欲离开,忍不住道:“请留步!”

    男人与和尚回头。

    “请问……二位高姓大名?”

    和尚先说:“谢云流。”

    男人沉默片刻:“……公孙陌。”

    “公孙陌,公孙陌,公孙陌。”夫妇二人念叨着这个名字,几番挣扎,老人终是长叹一声:“小女一直在内,请进。”

    荆氏夫妇将二人带入内室。

    最终,他们来到了一排灵位前。

    小桃的灵位赫然在上――《故女公孙荆氏小桃之灵位》!

    公孙荆氏!公孙荆氏!公孙荆氏!

    “几年前,小女得知大漠飞星一事,得知心上人公孙陌葬身大漠,此后郁郁寡欢,郁结难消,寡食少言。去年,她走时,让我们二人,在她的灵位前,写上‘公孙’姓氏。”荆氏夫妇二人说到此处已泣不成声:“小女说,她生前无法嫁于公孙氏,死后希望能长陪公孙公子左右,不求生前同白头,只求死后长共眠。这是,小女的夙愿。”

    “哈……”

    “哈……”

    “哈……”

    男人噗通一声跌在地上,大口大口地呼吸,嘶哑地喉咙里发出奇怪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啊……”

    “啊……”

    “都走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都走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所有人……都走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走了……”

    “只剩我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小桃的死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    他拄着双拐在大街上,如行尸走肉般游荡。

    他画不出,画不出,画不出。

    “公孙陌。”

    一位衣着整齐、拇指戴着玉扳指的老人在街头叫住了他。

    一直在身后悄悄护着男人的和尚猛地一愣:“国师!”

    和尚从军时从见过此人,他总觉得此人不好对付,直觉告诉他国师不是一般人。如今在皇城重逢,国师拦下大哥让和尚心中突突,生出不好的预感。

    和尚正想上前时,眼前公孙陌与国师二人就像是处于两个世界,离他越来越远,街头喧嚣猛然静止,和尚耳边再也听不见半点声音。

    “冒昧打扰。”老人扶起跌跌撞撞的公孙陌,脸上笑容温润,他用一种仿佛带着蛊惑般的口吻,在男人耳边悄声道:“吾乃当朝国师。”

    “公孙陌”抬头,目中瞬间燃起熊熊怒火:“是你!”

    “如此看来,你是懂了。”面对公孙陌的满腔怒火,国师微微一笑:“你却不懂,老夫行的是大义之举。”

    “放屁!”

    “老夫不求你能理解老夫的毕生宏愿。”国师道:“但老夫可助你一臂之力。”

    不等男人回答,国师以一句话如滔滔洪水,眨眼冲灭了男人心中的火焰:“老夫可告诉你,如何将谢洛河……自那处换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可将你的所爱,谢洛河,还给你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国师将公孙陌带到一处密室。

    密室黝黑,深在地下。

    这里仿佛是在皇宫底部,天下间,谁也不知皇宫底部竟藏有这般地方。

    空洞的密室传出呜呜风声,形似鬼嚎,可见空洞上方另设通风暗口。上方悬着数不清的锁链,空空地挂着,随着微风,轻轻摆动,时不时发出咣当的响声。

    “你恨老夫也好,怨老夫也罢!事已至此,你若心甘情愿,便听老夫一言,你若不愿,老夫便送你离开,余生荣华富贵,由你享之不尽!”

    “说!”

    男人咬着牙说出一个字,透着无边的恨。

    “谢洛河只是被常带走,她没有死。只是,要想从常中换出她,难比登天。只有在百年之期,常与常世无比接近时,你借天生异人的画术,画出你的念想,画出你与她的朝朝暮暮,画出她……在百年之期到时,你便能将她,从常中带回来!”

    “可我,并非异人!”

    “如今,你是了!”国师大笑一声,袖中一抖,一根惨白干枯的手臂露出,指向公孙陌。那根手臂在碰到公孙陌的瞬间,瞬间仿佛活了过来,死死地抓住公孙陌的手腕,抓断了他的手。

    那只断手五指弯曲酷似一张大口,咬碎男人的断骨,吃进他的血肉中。

    一阵惨叫后,那只尸骸般的断手消失了,他的手背,多了两个扭曲的黑字,宛若胎记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