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 为人民服务-《直播鉴宝,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?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不了,我坐这就行!”

    李定安避了一下,坐到米顺东的下首,又往桌上瞅了一眼:好家伙,闷倒驴?

    以前光听左朋说,但见这玩意上桌,还真就是第一次。

    头皮噌噌的就跳,李定安打了个哈哈:“几位领导,能不能……不喝酒?”

    李老师也有怕的东西?

    都忍不住的笑,米顺东点头:“好,不喝!”

    摆摆手,秘书收走了酒瓶,换上了果汁。

    几人落座,苏秀也又挨个打了招呼。

    轮到于徽音,米顺东稍稍一顿:就感觉,挺熟悉?

    但他很肯定,之前没见过……

    恍惚间,菜如流水一般端了上来。

    米顺东清空念头,站起身,简单讲了几句。

    菜品很丰盛,还很有特色:能在内蒙这地儿吃到正宗的锅爆肘子和金毛狮子鱼,就挺希奇。

    也挺感动:这几样,都是河北名菜,还不怎么好做。

    也正好饿了。

    早上吃太早,六点就吃的早餐,中午没顾上,到半下午才就着沙嚼了半盒米饭。

    所以李定安没客气,招呼了一声,抄起筷子就吃。

    知道他饭量大,平时又太忙,吃饭快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。

    没人在意,都善意的笑了笑。

    都是调节气氛的高手,非常轻松,席间有说有笑。

    李定安正在埋头吃东西,就没有人打扰他。几位领导向苏秀表示了一下谢意,又请教起了此次节目考察的事宜。

    核心意思就一个:机会来了就不能错过,无论如何,也要借一借央视的东风。

    上面不批,墓葬群没办法发掘,节目十有**是拍不了了。但毕竟是央视,媒体中的大哥大,况且还是展示文物遗迹相关的栏目,哪怕能让现场嘉宾提一嘴,都比铺天盖地的广告效果要强。

    要是能剪点图片或视频的花絮进去,就更好了。

    但没想,结果竟然比他预料的好的多的多……

    苏秀想了想:“严格来说:如果李老师参与录制,更或是担任解说嘉宾,既便不发掘墓葬,拍摄取材的问题也不算大。”

    李定安正在啃肘子,不由的顿了一下:肯定又是老何出的主意吧?

    行,你清高,你拿我做人情……

    几位领导精神一振:意思是……以墓葬群为主题,拍一期节目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?

    问题是,连文物都没有,拿什么展示?

    都还在琢磨其中的原因,苏秀又笑了笑:

    “不过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:按李老师的设想,既然发现伏牛山遗址,再以辽代墓葬为主题就是舍简求繁,弃重取轻,再者文物元素太多、跨越太多朝代,也不利于突出节目的中心思想……所以我们决定,辽墓群的考察先放一放,先拍风水遗址……”

    米顺东心思一动:不是考察,而是直接拍?

    “苏导的意思是,直接拍?”

    “对,先跟队拍一段样片,再上报台里开会研究,审批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……当然……”

    苏秀话峰一转,看了看李定安,“需要李老师协助!”

    当地的效率快,央视的效率也不慢。

    刚出山洞,苏秀就把山洞内拍到的样片发给了宁晶(制片人,总导演)。

    宁晶看完后,大呼运气,当即就去找了台领导。

    领导也很高兴:毕竟风水类的遗址还是首次发现,意义深远,而且收视率绝对有保障。

    唯一有一点:首次就代表着生僻,代表着不了解,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为依托,没有权威专家讲解,这节目怎么拍?

    好办,遇事不决问专家……

    宁晶雷厉风行,当即请教何安邦,何安邦只说了七个字:解铃还需系铃人!

    意思是这根本不算事,找李定安就行。

    之后宁晶和苏秀通电话,李定安就在旁边,把何安邦的祖宗八辈感谢了个遍。
    第(2/3)页